及时更新大赛进程,赛程全透明
3、收稿反馈:硬笔书法比赛中,我们首先增加收稿反馈的工作,作者投稿之后能够收到组委会确定收稿的短信,是作者需要的,那就是我们要做的。
参赛作者收到收稿反馈
4、问题稿件处理:收稿结束前一周我们的整理问题稿件,对尺寸等不符合要求的作品作者一一联系确认,重新寄稿。
值70周年国庆,书法比赛显著增多,随之而来的也是征稿延期,评审延期等现象。而我们决不延期,无论收稿多少,我们都对每一位参赛者负责。大赛8月10日截稿,第一次举办大赛的我们马不停蹄的整理稿件,准备终评事宜。并且向广大参赛者公布大赛进度,保证9月21日进行终评。
9月21日,在上海浦东如期举行终评,9月24日公布所有组别完整获奖名单。我们的效率,让参赛者们纷纷点赞。
所有名单同时公布,条理清晰
然而评审结果公布后,有人喜,有人忧,淡墨秋山名额少,有人得奖,就有人落榜。有质疑的声音出现,是一个赛事总会面临的正常情况。但是对于本次评审,我们制定了严格的评审机制,尽最大的努力做到“获奖与否,凭作品说话”。我们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去着手:
1、评委邀请:首先我们邀请的评委擅长方向兼具各种书体,包括魏晋小楷、魏碑、行草甚至规范字等不同风格。所以,不论什么风格,什么书体,只要是好作品,肯定会被关注,避免某种风格一家独大。另外,除了资格老的前辈,我们也大胆邀请了年轻的硬坛高手,他们无论从艺术水准还是影响力方面都无可挑剔,评委是要完成大赛的评审工作,不是作为大赛的招牌,所以更有水平,更懂当今硬笔书坛的人,才是最适合的评委人选。硬笔书法发展到现在,早已经不是刚开始的面貌,无论是艺术追求还是书写工具,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,不断有年轻的力量涌现,我们的大赛是要发掘新的力量,就要请最懂他们的人来评选。这样的比赛,我们认为才是可以真正推动硬笔书坛的。
评审前预备会议,反复强调评审规则
2、评审流程设置:在评审方式上,我们严格到了评委都头疼的程度,成人组一共需进行13轮评审,每一个等级的评定均需经过淘汰和复活两个环节。一件作品只要有一个评委喜欢,就会被提名,一件作品因为某位评委不喜欢,进了待定区,但只要有其他评委青睐,在复活环节给他投了票,就有可能复活,重新回到等级奖项的角逐当中。所以,基本不存在某个评委因个人喜好而“打压”某人作品或者“排斥”某种风格的情况。
文字审读环节,评委们逐个核对作品内容,部分作品由于文字错误作降级处理
3、评审细节:9月21日上午9点,评委们统一上交手机,开始评审,同时我们的公众号在开评以后才公布评委人选以及作品,如此精密的安排,为的是从根源上避免部分作者评前拉关系的情况。
开评前,评委们上交手机,全程不允许与外界联系
我们的评委来自全国各地,甚至我们避开了上海的评委,就是为了避免东道主现象以及拉帮结派,评委间没有帮派关系,作品水准成了唯一的评审标准。
至于有些频频高奖的老资格书家本次成绩不理想,等级奖作品已经公布,还是要多与其对照,反思自己的不足,其中,风格甚至形式多年不变的作品,无法突出重围。作品形式随意,过于敷衍的作品,无法突出重围。硬笔书法一直在发展,新的力量不断涌现,老作者靠一成不变的作品想要坐稳高奖,在淡墨秋山是不可能的。
书体方面,魏晋小楷占多数,风格面貌也很一致,这就是为什么不少魏晋小楷高手名次不理想,反而风格突出的部分作者取得了很好的成绩。所以建议广大参赛者,某种风格的泛滥会导致审美疲劳,而独特的风格会使人耳目一新。本次大赛有一件瘦金体作品,一件规范字作品入围并获奖,原因就是可以把这种书体写到极致,就是好的。总之,没有哪种书体是容易获奖的,也没有哪种书体是不可能获奖的,在淡墨秋山,只要水平突出,都是可以获奖的。我们举办比赛不是通过反复褒奖某些作品,导致风气愈演愈烈。而是通过我们的比赛,将硬坛的风气引导到一个健康的方向。
最后,对于小部分作者对评审结果的质疑,获奖作品已经统一公布,大部分水平较优的投稿作品前期也已在公众号进行了选登,孰优孰劣,各人自己心里都有一杆秤。
“淡墨秋山杯”首届硬笔书法大赛获奖名单
(点击以下链接查看获奖名单详情)
2019年9月27日
淡墨秋山大赛终评全体人员
更多大赛信息
添加淡墨秋山书院客服微信号: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