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炳添全运会圆梦,教练袁国强(右)和他一起上台领奖 图/视觉中国
陕西全运会百米决赛夺冠后,苏炳添和他的广东省队教练袁国强一起登上了领奖台。苏炳添把金牌献给袁国强。“我跟教练许下过愿望,这个冠军要送给袁导,他为中国短跑立下了汗马功劳。虽然他没去东京奥运会,但一直在幕后指挥我们、支持我们。这块金牌也属于袁导,谢谢袁导!”作为苏炳添的伯乐和恩师,袁国强对苏炳添的了解几乎无人可及。
袁国强对苏炳添的第一印象是“跑起来很协调,像一个球”,而他的任务就是帮苏炳添“把小球变成大球”。
袁国强与苏炳添是同类型的运动员,身高都在1.70米左右,却创造了中国男子百米电子计时的第一个全国纪录。“百米短跑没有障碍物,运动员只需要不停地摆动双腿向前跑,对身材的限制是最小的。”袁国强钻研的是如何将步频、步幅与身体条件完美结合的理论。
对于苏炳添的蜕变且32岁依然维持在超高的竞技状态,袁国强表示,这是综合各方有利因素才造就了如今的成功。“首先是时代的进步、科学技术的发展,按摩和水疗等技术手段更为先进,让运动员逐渐远离伤病的困扰。其次是先进的科学仪器也让运动员能够迅速从伤病中恢复,以最快速度投入到训练中。毕竟这种短跑项目,必须要通过不断的训练来打磨”。
当然,袁国强觉得苏炳添的腾飞,核心因素还是其职业态度的端正和对田径事业的专注。“训练上的自觉性是苏炳添的一大优点,他只要锁定目标,就会认真去做,严格要求自己,比如他想着百米破10秒,那他的训练就会围绕着这个目标来展开。即使是比较枯燥的力量训练,他每次都做得很足、很认真;而且对每日的训练计划一丝不苟,该练起跑就练起跑,该练冲刺就练冲刺,平常不会像有些队员那样一边训练一边聊天、或者看手机,他属于那种投入、敬业的运动员,完全沉浸在百米的跑道上”。
在袁国强看来,苏炳添的成功没有一丝侥幸,完全是14年如一日的专注和态度始终如一,一切才能水到渠成。“很少有运动员能像阿添有这样的职业态度和品德,我们在训练前只是简单的沟通,他平常会记录自己的训练,非常清楚应该怎么练,应该注意些什么。”同时,袁国强教练也觉得苏炳添是善于动脑筋的运动员,“他经常会总结自己的技术特点,也会思考摸索出现问题的原因,常常会问‘为什么我不能完成这个动作’?比如2015年改变‘扒地’的技术动作时,他都会半夜起来思考这个问题,并与当时一同训练的谢震业反复推敲,这就是其职业态度的最好体现。”
在第十四届全运会上,苏炳添带领广东小将捍卫了“中国速度”的荣耀,广东短跑也涌现出严海滨、陈冠锋等新人。对于广东短跑的长盛不衰,袁国强教练觉得还是因为历史底蕴深厚,“短跑向来是我们广东的传统优势项目,从教练员到运动员,我们的技术动作一直处于国内顶尖水平,这更多的是广东短跑的一种传承。当然,这也与天气有一定的关系,短跑项目是必须要始终保持训练强度的,南方人耐热,夏天训练更容易适应,而且冬天气温也不低,冬训能保持适合的强度。”
中国能否出现第二个苏炳添?袁国强教练认为,这会是一条漫长的路。“严海滨和陈冠锋在这次全运会上的表现有很大的突破,但两人目前均处于成长期,比如陈冠锋与高手对决时如何过心理关、严海滨如何不断提升比赛能力,这些都是要靠一朝一夕的苦练才能逐渐达成的。这些年轻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而且这条路一定不会比苏炳添走得轻松”。
羊城晚报记者 林本剑 柴智 王沫依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