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时需要警惕
出现扭伤、关节绞锁卡顿、打软腿等症状,就要警惕了!麦氏征阳性、关节线压痛等体征,结合MRI检查,能精准锁定问题。非手术治疗时,需通过手法松动恢复关节活动度,配合股四头肌、臀肌、腘绳肌无痛训练。即便手术,也绕不开并发症风险——神经卡压(内侧易波及隐神经、胫神经;外侧常累及腓神经、胫神经)、屈曲挛缩、修复失败等都可能发生。术前更要做好疼痛肿胀管理、关节活动度及肌肉力量训练。
Q
术后康复需严格遵循阶段目标
- 0-2周:基础适应期
借助拐杖尝试耐受下负重,配合冰敷、抬高肢体消肿;通过主动辅助训练,逐步实现膝关节全范围伸直与可耐受屈曲(如足跟滑移、肌肉拉伸);重点激活股四头肌,强化髋关节各方向力量,尝试半蹲。当膝关节活动度达0-90°、无伸膝延迟且肿胀可控,即可进阶。
- 2-4周:功能重塑期
全面提升肌肉力量与耐力,解锁全范围关节活动,恢复正常步态,强化平衡与本体感觉。增加弓箭步、平衡球训练,借助自行车、椭圆机巩固效果。达成全范围无痛活动、无疼痛点与积液,方可进入下一阶段。
- 4-8周:运动进阶期
持续增强肌肉能力,维持关节灵活度,逐步回归日常与运动。循序渐进开展跑步、增强式训练、跳跃及灵敏性练习,当患侧力量达健侧85%且跑跳无疼痛、力线正常,意味着康复取得关键突破。
- 8周后:专项提升期
聚焦个性化需求,针对职业、运动特点进行强化训练,帮助患者彻底重返生活与赛场。
Q
康复全程的“信号灯”
康复全程需以疼痛为“信号灯”:热身痛则休息2天并降低训练强度;热身时疼痛消失可维持当前强度;运动中突现疼痛需暂停2天调整;训练次日关节酸痛休息1天暂缓进阶;无酸痛感则大胆迈向更高阶训练。遵循科学指引,一步步找回膝关节的自由与力量!
供稿:康复科
编辑:宣传科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