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7月,上海东方体育中心迎来了世界泳坛的顶级赛事——国际泳联世界锦标赛。这座为赛事量身打造的现代化场馆,不仅成为全球游泳爱好者的焦点,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大型体育赛事承办上的实力与野心。
东方体育中心由主体育馆、游泳馆和室外跳水池三部分组成,总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。游泳馆的“海浪”造型屋顶成为标志性设计,既呼应水上运动主题,又兼顾了自然采光与节能需求。场馆内采用可调节水温的智能系统,确保运动员在任何天气条件下都能发挥最佳状态。
赛事期间,场馆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电子计时系统和水下摄像机,连菲尔普斯都称赞“跳台角度和水流控制堪称完美”。更令人称道的是,观众席采用梯度式设计,确保每个座位都能无死角观看比赛,而环绕式LED屏让现场氛围堪比演唱会。
世锦赛结束后,这座场馆并未沦为“白象工程”。通过增设亲子泳池、潜水体验区等设施,成功转型为全民健身中心。2012年更成为中超联赛上海海港队的临时主场,这种多功能改造模式后来被多国效仿。
“当时我们测试了所有跳板的弹性系数,连运动员起跳时的水花声都做了声学优化。”——前场馆工程师李明在回忆录中写道
如今,漫步在场馆周边的白玉兰广场,仍能看到镌刻着孙杨、叶诗文等冠军名字的纪念柱。这座场馆不仅承载了2011年的激情时刻,更成为上海城市体育文化的新地标。